EN

bob直播app下载ios

Products

bob直播app在线下载

bob直播app下载ios

  • +86-755-29891893
  • myp@www.brain17.com
  • +86-755-29891682
  • 深圳市光明新区公明街道 观光路汇业科技园2B-2C栋
产品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产品中心

bob手机版网页:深圳坚持制造业立市之本 重磅产业发展举措出台

产品分类 / 产品中心

时间 / 2022-06-10 04:44:55

来源:bob直播app在线下载 作者:bob直播app下载ios


bob手机版网页

  6月6日,深圳出台《关于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的意见》重要政策文件,培育发展壮大“20+8”产业集群,即发展以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的2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前瞻布局8大未来产业,稳住制造业基本盘,增强实体经济发展后劲,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和产业创新高地。到2025年,深圳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将超过1.5万亿元,成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

  《意见》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双区”驱动、“双区”叠加、“双改”示范效应,坚持制造业立市之本,把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实体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培育若干具有世界级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先机,提升现代产业体系竞争力,打造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源,为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提供有力支撑。

  近年来,深圳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推进制造强市建设,持续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取得积极成效。深圳规上工业总产值连续3年位居全国城市首位,新一代信息通信等4个集群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新型显示器件等3个集群入选首批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工程,但是制造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存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还需进一步优化,发展后劲仍需进一步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的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还需进一步提升。

  《意见》提出,“十四五”是深圳实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第一阶段发展目标的关键时期,也是把握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提升现代产业体系竞争力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为此,深圳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大力发展先进制造、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服务型制造,促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培育一批具有产业生态主导力的优质龙头企业,推动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重大突破,打造一批现代化先进制造业园区和世界级“灯塔工厂”,形成一批引领型新兴产业集群,网络与通信、软件与信息服务、智能终端、超高清视频显示、新能源、海洋产业等增加值千亿级产业集群发展优势更加凸显,半导体与集成电路、智能传感器、工业母机等产业短板加快补齐,智能网联汽车、新材料、高端医疗器械、生物医药、数字创意、现代时尚等产业发展水平显著提升,合成生物、区块链等未来产业逐步发展成为新增长点。

  《意见》突出制造业立市、突出精准布局、突出创新引领,明确了深圳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的基本原则,即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坚持自立自强、创新引领,坚持系统推进、重点突破,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

  根据《意见》,深圳将重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细分领域,推动20个产业集群发展壮大。即:网络与通信、半导体与集成电路、超高清视频显示、智能终端、智能传感器、软件与信息服务、数字创意、现代时尚、工业母机、智能机器人、激光与增材制造、精密仪器设备、新能源、安全节能环保、智能网联汽车、新材料、高端医疗器械、生物医药、大健康以及海洋产业集群。

  《意见》就各产业集群发展的重点领域、技术攻关、产业集聚区、创新应用、目标方向等,作出了指引。比如,网络与通信产业集群要求推动固网通信、移动通信和卫星通信协同发展,加强关键元器件与模组等技术攻关,建设国家5G中高频器件创新中心、未来网络试验设施等重大创新载体,加强行业标准研制,支持建设集聚区,打造全球网络与通信产业创新发展高地和“双千兆”、全光网标杆城市。

  与此同时,重点培育发展8大未来产业,培育新动能,提升新势能,包括合成生物、区块链、细胞与基因、空天技术、脑科学与类脑智能、深地深海、可见光通信与光计算、量子信息。

  8大未来产业均确定了各自重点发展领域、技术攻关方向、发展目标等。比如,合成生物产业重点发展合成生物底层技术、定量合成生物技术、生物创制等领域,加快突破人工噬菌体、人工肿瘤治疗等创制关键技术,推进合成生物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合成生物学研发基地与产业创新中心。

  记者注意到,“20+8”产业集群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强化原始创新和颠覆性技术创新,加强前沿技术研发,加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度,构建自主安全、多元可控的产业链、供应链;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优势传统产业深度融合,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协同联动,促进生产端、消费端有机衔接,以点带面锻长板、补短板,实现产业梯次发展和整体跃升;统筹优化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国土空间布局,“一群一策”推动产业集群建设,构建各具特色、错位发展、功能协同、优势互补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格局。

  在完善产业空间保障体系方面,坚持集中连片、集约节约,突出高端先进制造,在宝安、光明、龙华、龙岗、坪山、深汕等区域,规划建设总面积约300平方公里的20个先进制造业园区,形成“启动区、拓展区、储备区”空间梯度体系,加大园区土地连片整备力度,实施区域生态环境评价,建设一批定制化厂房,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坚实空间保障。

  20个先进制造业园区注重功能协同、产城融合,强化园区生产制造主导功能,引导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造环节优先向园区集聚,系统推进先进制造业园区与城市基础设施、公共设施有机衔接,将先进制造业园区及周边区域生活、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设施纳入产业集聚区统筹布局。到2025年,建成辨识度高、集群集聚、承载力强的先进制造业园区体系,制造业压舱石地位进一步巩固,产业集聚效应显著增强,形成横向协同、纵向贯通的集群生态体系,面向未来的先进制造业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新支柱。到2030年,形成集约高效、融合辐射、优势突出的先进制造业园区格局,形成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和国内示范效应的先进制造业基地,支撑深圳成为全球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标杆城市。

  在健全市场主体培育体系方面,实施培育壮大市场主体“30条”,推进“个转企”“小升规”“规做精”“优上市”,实施企业上市发展“星耀鹏城”计划,培育壮大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打造一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形成一批专注于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隐形冠军”企业、创新领军企业、未来新兴企业。

  《意见》就保障措施提出了具体要求。比如,建立“六个一”工作体系,完善重点产业“链长制”,坚持一个产业集群对应一份龙头企业和“隐形冠军”企业清单、一份招商引资清单、一份重点投资项目清单、一套科技创新体系、一个政策工具包、一家战略咨询支撑机构,逐步实现“一集群、一基金、一展会、一论坛、一协会、一联盟、一团队”,做到专员负责、挂图作战,精准高效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

  《意见》就创新财政金融支持体系提出了要求。积极探索多样化、专业化的金融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模式,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优化存量资金结构,打通市、区两级产业基金通道,强化产业专项资金与引导基金协同联动,提升基金管理团队专业化水平,实现“一产业集群、一专项基金”,建设国际风投、创投中心,撬动更多社会资本参与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建设。

  《意见》特别提出,强化创新支撑体系。发挥全过程创新生态链整体效应,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未来产业发展需求,推动政产学研深度融合,前瞻布局建设一批概念验证中心、小试中试基地、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加快高水平大学和学科建设,加大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等人才培养引进力度,为产业集群建设提供有力的科技和人才支撑。

  《意见》还提出,构建市区联动推进体系,加强对产业集群建设的组织领导,制定出台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未来产业行动计划,加快产业集群发展,市、区联动开展精准招商、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

  深圳推动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不遗余力。昨日,《深圳市20大先进制造业园区空间布局规划》出炉,按照集中连片、产住分离的原则,在宝安、龙岗、龙华、坪山、光明、盐田、大鹏新区、深汕特别合作区合理划定先进制造业园区,总规划用地面积约300平方公里,按照启动区、拓展区、储备区有计划释放工业用地面积约60平方公里。

  《规划》提出,深圳以先进制造业为主阵地,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优化产业空间形态,完善产业集群生态,培育产业发展动能,提升产业发展质量,打造一批错位协同发展、高端要素集聚、核心功能突出的先进制造业园区,为深圳担当好“双区”建设历史使命,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战略支撑。

  根据《规划》提出的工作目标,到2025年,深圳建成辨识度高、集群集聚、承载力强的先进制造业园区体系,制造业压舱石地位进一步巩固,产业集聚效应显著增强,形成横向协同、纵向贯通的集群生态体系,面向未来的先进制造业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新支柱;到2030年,形成集约高效、融合辐射、优势突出的先进制造业园区格局,形成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和国内示范效应的先进制造业基地,支撑深圳成为全球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标杆城市。

  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深圳充分考虑全市各区产业基础、发展规划、空间承载等情况,在宝安、龙岗、龙华、坪山、光明、盐田、大鹏新区、深汕特别合作区等8个区域,选取产业基础比较好、具有空间保障能力的区域打造20大先进制造业园区,其中宝安区(含前海)4个、龙岗区3个、龙华区3个、坪山区3个、光明区4个、盐田区和大鹏新区合建1个、深汕特别合作区2个。

  记者注意到,20大先进制造业园区突出先进制造业主体地位,因地制宜打造产业集群,强化产业链纵深拓展和升级再造。同时,按照“错位协同发展”的原则,明确各园区产业发展主导方向,鼓励位于不同区域、发展条件互补的园区开展精准对接与合作,推动形成主导功能清晰、各具特色、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先进制造业空间发展格局。

  《规划》特别提出,强化供给、分步实施。按照近期、中期、远期目标在先进制造业园区内合理确定启动区(2021-2022年)、拓展区(2023-2025年)、储备区(2026-2030年),加快释放连片工业用地。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大力推进土地整备和城市更新,积极拓展规划新增产业空间,加快盘活存量低效产业空间,结合各区产业用地供应时序,引导高端制造项目优先落在能最快提供产业用地的园区,为项目落地实施提供空间保障。

  《规划》在保障措施方面提出,要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空间保障、加快项目落地、加大资金支持、强化考核评估。比如,就强化空间保障而言,到2025年,保持270平方公里工业区块线年,全市规划工业用地占建设用地比例不低于20%。同时,深入推进大面积产业用地整备,确保优质先进制造业项目有地可落;创新存量低效工业用地盘活机制,强力推进旧工业区连片升级改造。

  深圳昨日最新发布《深圳市培育发展网络与通信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2-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前瞻谋划先行布局,展现出全球领跑的持续后劲。根据《行动计划》,深圳将大力优化网络与通信产业结构,推动产业规模增长,预计到2025年网络与通信产业增加值超过2700亿元,专精特新企业数量倍增,关键环节实现突破。

  《行动计划》透露,深圳将开展产业链强链补链工程,提升产业链安全可控,加快制造环节向高端化转型,推动各领域终端加速成熟,培育5G解决方案集成商。其中,深圳将努力攻克射频前端、高精度时钟、高性能图形数据库、AI推理和训练平台等关键软硬件技术。

  同时,深圳将加速推进网络与通信行业融合终端在工业互联网、医疗、教育、超高清制播、车联网等领域落地实施。深圳鼓励企业搭建5G开源平台,支持在各行业提供5G系统集成服务或专业服务。

  到2025年底,深圳将建成网络与通信应用示范园区5个、终端设备产业基地5个、核心元器件产业基地5个。

  深圳将开展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工程,搭建标准研发平台。中小微企业将获更多检测和测试服务,深圳计划建设检测监测验证平台,开展5G、F5G、IPv6+等主流技术的前后端、软硬件测试验证和中试验证。

  《行动计划》指出,深圳将着力在光传输网络、射频天线、超密集异构网络、软件虚拟化、边缘计算等重点领域和关键技术取得突破;到2025年,力争建设1-2个国家级创新平台,成立2-3个国际、国内产业标准组织。

  深圳将启动前沿技术储备,支持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启动前沿技术研究与实验,形成“使用一代、研究一代、储备一代”的可持续研发梯队。

  深圳将持续加快千兆光网城市建设,提升传输网络承载能力。预计到2025年,深圳千兆宽带家庭覆盖率达到200%,累计建成5G基站6万个,建成全球“双千兆、全光网”标杆城市。

  深圳将加快推进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万兆到楼、千兆入户”,加速 5G 商用普及,开展“卫星+”多领域多产业协同能发展,加快骨干网向以云计算数据中心为核心的云网融合架构演进。

  深圳将加速智能制造、智慧能源、智慧医疗、全光园区等商用场景的智能化、网联化和全光化,加快推动超高清直播、智能家居等生活化场景的落地,促进一批行业、政务虚拟专网落地。

  《行动计划》透露,深圳将开展行业融合工程,鼓励各垂直行业探索宽带网络+行业新模式,大力拓展“5G/F5G/‘IPv6+’+工业互联网”应用场景,加强卫星与地面5G通信融合应用。同时,我市将推动5G/F5G在政务领域的广泛应用。

  为企业全方位保驾护航、为产业全面提升创新能力、为未来全天候发力去突破发展瓶颈,深圳市广和通无线股份有限公司CEO应凌鹏用“三全”来概括细读《深圳市培育发展网络与通信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2-2025年)》(以下简称《计划》)之后的感受。他感叹,深圳在网络与通信产业链顶层设计、产业集群配套政策、跨行业跨领域融合发展等各方面都有着高瞻远瞩的战略思路和缜密布局,可谓是为产业集群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沃土甘泉。

  应凌鹏认为,这份行动计划制订了五大工作目标、四方面重点任务,同时明确了产业链强链补链、网络深度优化、行业融合、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四项重点工程,并从加强产业统筹领导、政策资金支持、人才培育引进、深化国内外交流合作等方面为行动计划开展进行保驾护航。

  《计划》切中产业发展的瓶颈,给应凌鹏留下了深刻印象。他说,《计划》强调加强“5G/F5G/IPv6+”等方面研发和行业应用意义重大,深化5G应用不仅仅促进工业经济发展,还能为大众工作生活带来巨大改变。

  他表示,网络与通信产业领域就是广和通的“主战场”。近年来广和通获得政府部门指导和政策指引,在宽带网络、无线支付、智能安防、智能车载、智慧城市等垂直领域取得突破,业务已遍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我们将用好扶持政策和公共研发应用创新平台,积极做好技术创新研发,加强跨行业跨领域的信息及资源共享,为产业集群壮大添砖加瓦。”

  产品发布,技术分享,互动交流……在“深圳商显产促会”微信群中,近500名会员每天实时交流,大主题只有一个:超高清显示屏。这个微信群的组建者——深圳市商用显示系统产业促进会,目前已有600多家会员企业,TCL华星、长虹、康冠等智慧商显生态知名企业皆在其中。

  《深圳市培育发展超高清视频显示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2-2025年)》提出,到2025年,超高清视频显示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4500亿元,培育营收超百亿企业8家以上、营收超十亿企业20家以上,大尺寸面板和超高清视频显示终端的出货量和市占率全球领先,深圳成为全球重要的超高清视频显示全产业链技术创新高地和高端生产制造基地。

  据统计,深圳市已形成具有竞争优势和带动作用的超高清视频显示产业集群,2021年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约2900亿元,位居全国前列。“商显产促会”微信群的活跃,正是这座城市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这支来自深圳的“超高清军团”,已在各地闪耀。

  今年2月的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晶莹剔透的“冰雪五环”徐徐升起,这是深圳雷曼光电LED技术与光影艺术的完美融合;而“鸟巢”中心的地砖屏上,则由深圳洲明科技携手京东方,以可以载入吉尼斯纪录的数千平方米LED显示屏,展现了一幅幅多姿多彩的画卷;在开幕式深圳热场表演中,光峰科技打造的4条激光光柱冲上云霄,在云上写出“天下一家”4个大字。

  《计划》提到,深圳的超高清视频显示终端出货量占据全球重要份额,偏光片、掩膜版等关键材料和面板制造设备方面的自给率显著提升,在工业检测、文教娱乐等领域的行业应用占据领先地位。

  雄厚的基础之上,产业同样存在知识产权有待提升、关键材料对外依赖度较高、行业服务能力有待加强、市场化收益模式有待完善等问题。

  在此背景下,深圳的优势与机遇并存。《计划》提到,深圳的行业领先企业聚集、以5G为代表的信息基础网络比较完善。此外,深圳的多个行业都存在有待开拓的新场景,以“采、编、传、解、显”的超高清视频显示全链路升级,也将带来全新的产业发展机遇。

  刚刚结束的SID 2022大会,被称为“显示春晚”,各大面板界“顶流”齐聚,用产品展现实力。作为行业代表,TCL华星派出了一支“超高清军团”参会,其中的8K产品尤为引人关注。“此次政策发布,更像是为超高清显示行业提供了一盏指路‘明灯’。”6月6日,TCL华星光电公共关系中心副中心长覃伟武告诉记者。

  覃伟武所说的政策,就是深圳最新发布的《关于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的意见》(下称“意见”)。在超高清视频显示产业集群方面,《意见》明确提出,着力突破4K/8K视频采集器件与设备、显示面板工艺与技术、核心基础材料等关键共性技术等。

  事实上,从最初的全高清到4K再到如今的8K,近年来消费者对于视听享受的要求已经提升到了新的高度。随着5G时代的到来,信息传输速度的升级与扩容,也为超高清显示产业带来了新的机遇。

  2021年,TCL华星已实现了8K市场份额领先。此次SID大会上展示的全新8K技术,解决了屏充电率的行业痛点,意味着该公司已搭建了完整的8K相关技术平台。

  发力8K并不是一日之功。覃伟武表示,早在2018年,TCL华星的第11代超高清新型显示器件生产线亿元。其中,项目一期在2021年9月达到了满产6万片/月的目标。“项目二期也正在建设中,会以8K高附加值产品为主。”他表示。

  此次《意见》提到,依托南山、宝安、龙岗、光明等区打造全链条产业创新区和全场景“AI+5G+8K”应用示范先行区,努力建设全球领先的超高清视频显示产业。

  “政策公布后,好几个面板业的微信群都在转发,这对我们企业来说,无疑是提振信心、指明方向的举措。”覃伟武表示。

  海洋是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地。《深圳市培育发展海洋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2—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海洋强国战略,旨在巩固提升海洋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海洋新兴产业,促进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全面构建具有深圳特色的现代化海洋产业体系。

  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海洋渔业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高尔剑介绍,面向2025年,深圳海洋产业集群发展瞄准四项目标:海洋产业综合实力稳步提升,海洋生产总值力争突破4000亿元。同时,海洋科技创新能力明显提高,海洋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区域协同发展格局不断加强。

  为此,《行动计划》部署四项主要任务,即构建高水平产业创新体系、培育壮大企业主体、提升海洋产业发展能级、构建海洋产业区域协同发展新格局。实施八大重点工程,即海洋交通运输业提升工程、滨海旅游业特色品牌化工程、海洋能源与矿产业拓展工程、海洋渔业高质量转型升级工程、海洋工程和装备业做精做强工程、海洋电子信息业陆海融合工程、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培育工程、海洋现代服务业支撑工程。

  高尔剑说,《行动计划》提出,深圳将突出抓创新、强主体、提能级、拓开放、促协同,进一步优化海洋产业空间发展布局,推进沿海各区错位协同特色发展,构建由重点企业、重点项目、重点载体等构成的“六个一”工作体系:

  创新引领,打造海洋科技创新引擎。围绕深圳海洋产业重点发展方向,加快推进国家深海科考中心、海洋大学、海洋综合试验场等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进一步完善海洋学科设置,高水平建设和引进一批海洋新型研发机构,完善海洋科技创新体系。实施海洋产业重大科技创新工程,集中攻克一批海洋关键核心技术,推进海洋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打造全国海洋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高地。构筑海洋人才集聚高地。

  融通发展,培育壮大涉海企业主体。加速建立优质企业梯度培育体系,构建以龙头骨干企业、链主企业为引领,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产业形态。充分发挥深圳电子信息和高端制造优势,在重点领域培育、引进和发展产业生态型企业、产业链“链主”企业。依托产业支撑平台,孵化一批初创型海洋科技企业。

  示范带动,打造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高地。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国际化为发展方向,高标准实施一批产业链协同带动能力强的示范项目,优化提升港口航运、滨海旅游、海洋油气等优势传统产业,打造千亿级海洋支柱产业集群。培育壮大海洋电子信息、高端海洋工程装备、海洋生物医药等海洋新兴产业,持续推进海洋重点产业链“补链”“强链”工作。

  区域协同,构建“一轴贯通、多区联动”海洋产业空间发展新格局。立足深圳临海片区海洋产业发展基础、产业空间与资源禀赋、发展潜力等因素,以西部海岸-东部海岸-深汕特别合作区为主轴,以沿海片区为主要承载区,加快推进海洋新城、蛇口国际海洋城、盐田临港产业带、坝光国际生物谷(食品谷)、新大龙岐湾等海洋重点片区建设,探索设立专业海洋产业园区。

  深圳市特区建设发展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文雄认为,《深圳市培育发展海洋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2-2025年)》对海洋经济重点培育、加快发展、精准施策,涉海行业企业深感振奋、信心大增。

  特区建发作为深圳市国资委指定的海洋经济产业链分链长单位、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承办单位、深圳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促进会副会长单位,将充分发挥好“一载体两平台”作用,秉承“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努力争当构建海洋经济新发展格局的先行者。

  李文雄介绍,“一载体”即海洋新城,这是《行动计划》提及的深圳“双区”建设、“双改”示范、“前海战略”等重大发展机遇下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重要空间载体之一,将重点构建“1+2+3”海洋产业体系,包含一个核心产业(海洋电子信息与大数据)、两个重点产业(海洋高端智能核心设备、海洋专业服务)、三个未来产业(海洋新能源、海洋新材料、深海资源开发)。

  目前,海洋新城的规划建设正有序推进,市政路网和园区开发建设明年将启动;全球招商引资正同步展开,强化精准招商、产业链招商,对接了一批重大先进海洋产业项目资源。

  特区建发将在全市海洋产业区域协同发展新格局中,为千亿级海洋产业集群做好空间支撑,发挥产业资源集聚的平台作用,开辟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新蓝海,努力绘就精彩的“海洋之城、生态之城、智慧之城和未来之城”。

  李文雄表示,特区建发将坚持以世界眼光、国际标准、高质量筹办新一届海博会,推动海洋产业高端化发展,打造充满活力和创新力的海洋经济生态圈;借助海促会的专业和人才优势,积极构建“蓝色伙伴关系”,增进深圳与涉海城市、组织、校企间的交流合作。

  昨日,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发布《深圳市培育发展智能终端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2-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提出,2025年将深圳建设成为全球手机及新型智能终端集聚区,智能终端产业增加值超2700亿元。

  智能终端产业集群包括了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计算机制造、通信设备制造、非专业视听设备制造、智能消费设备制造4项中类10项小类,涵盖了智能手机、个人电脑、平板、VR/AR、智能车机、智能可穿戴设备、智能家电以及泛AIoT终端产品,产业链包含前端研发设计、上下游元器件生产、终端整机制造、应用服务等多个环节。

  《行动计划》称,智能终端产业是深圳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2021年增加值为2092亿元。产业链配套能力强,集聚了一批整机品牌企业、先进制造企业以及关键元器件和零部件供应商,形成了集核心零部件研发、代工生产、品牌整机、生态建设为一体的智能终端产业体系。

  《行动计划》提出,形成以手机为核心,以X种新型智能终端产品为辅助,布局N个互联应用场景的“1+X+N”智能终端产业生态体系,到2025年将深圳建设成为全球手机及新型智能终端集聚区,四大工作目标分别是:智能终端产业增加值超2700亿元,主要产品产量明显提高,智能手机等优势终端产品生产能力进一步提升;企业竞争力显著增强,培育1-2个具有1+X+N的全系列产品制造能力的知名品牌;创新能力和制造能力不断提升,力争打造1个智能终端领域制造业创新中心,布局不少于10个产业链关键环节攻关项目,建设一批高水平创新平台;产业生态体系逐步完善,建设3-5个上下游产业链完备的细分领域专业园区,深挖智能终端在医疗健康、文教娱乐、智能交通、智慧家庭等行业领域的应用。

  行动计划还提出四大应用示范推广工程,分别是加速全屋智能场景落地、支持“VR/AR+”发展、打造智慧健康应用示范和抢抓智能车机发展机遇。

  《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6月6日公布后,智能终端产业集群头部企业欣旺达深受鼓舞。该公司当天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意见》的出台立意深远,站在粤港澳大湾区高度前瞻谋划产业布局,对于类似欣旺达这样立足深圳、一直坚守高端制造业的企业是利好。

  欣旺达方面称,《意见》中提到,“推动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重大突破,打造一批现代化先进制造业园区和世界级‘灯塔工厂’”等目标,正符合欣旺达“高端制造+新能源”的发展定位。

  该公司表示,有了《意见》对先进制造业全面政策扶持,保障了以高科技为主导的先进制造业发展,有助于深圳企业更好地转型升级,给经济发展注入动力。

  谈及未来的发展方向,欣旺达称,未来在国家“双碳”目标下,电动汽车电池、储能将迎蓝海市场机遇,欣旺达将做好“零碳”方案研发和应用,全面参与各地政府“双碳”规划和“零碳”园区开发建设。

  新能源产业发展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能源结构调整和科技创新进步的重要标志,在深入推进实现“双碳”目标进程中,新能源是当之无愧的主力军。在推动新能源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深圳重点发展核能、智能电网、太阳能、储能、天然气及其水合物、风能、氢能、地热能、海洋能等领域。

  据统计,2021年深圳新能源产业增加值约642亿元,在核能、智能电网、太阳能、储能等重点领域涌现出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新能源供给能力稳步提升,2021年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占全市总装机容量77%,天然气供应能力占广东省比例超四成。

  与此同时,新能源领域的科技创新能力日益增强,“十三五”期间,深圳新能源创新载体数量增长一倍,累计建成超过100家。标准体系建设成效突出,先后承担核电领域国家、行业标准制修订超过1000项,位居国内领先水平。深圳还深度参与编制世界首个虚拟电厂标准体系。

  除了深耕国内市场,深圳新能源企业也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其中,中广核为全球15个国家和地区提供新能源电力,在建核电机组数量和规模全球领先。深圳光伏逆变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市场占有率位居全球前列。

  6月6日发布的《深圳市培育发展新能源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2-2025年)》提出,到2025年,深圳市新能源产业集群形成规模领先、创新驱动、融合开放的发展格局,培育壮大一批带动中小企业协同发展的骨干领军企业和创新平台,建成引领全国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高地。

  在具体目标方面,到2025年,深圳市新能源发电装机占比达到83%,产业增加值达到1000亿元左右,年增加值百亿元级企业3-5家,十亿元级企业30家,形成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创新要素集聚、市场活力迸发的产业发展新生态,产业集聚效应显著增强。

  同时,围绕核能、智能电网、光伏、储能等重点领域,高标准建成一批国家、省市级创新平台,突破一批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制定一批行业技术标准规范,建设成为新能源领域重要的技术创新策源地。

  新能源与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行业实现深度融合发展。以新型储能为媒介,推动智能电网与电动汽车能量和信息双向互动。试点开展一批多能互补综合能源项目,以应用示范促进综合能源服务跨越式发展。

  “集群化是一条高效率、高质量发展的基本道路,制造业集群发展对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6月6日,雄韬股份副总裁唐涛接受采访时表示,培育发展包括新能源产业在内的先进制造业集群,为新能源企业创造了新的发展契机。

  1994年在深圳成立的雄韬股份是一家深耕能源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唐涛介绍,顺应新能源发展趋势,雄韬股份已提前布局氢能产业链,在深圳、武汉、大同、广州、阳泉及青岛等地投资设立子公司推进氢能产业。目前在氢燃料电池领域,雄韬股份已完成了行业内多项第一。

  《深圳市培育发展新能源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2-2025年)》在氢能产业培育工程中提出,重点围绕电堆关键材料及核心零部件布局一批技术攻关项目。唐涛认为,这对企业进一步攻克“卡脖子”的技术难题具有重要意义,能帮助加快国产替代的商业步伐。他告诉记者,雄韬氢瑞目前正在积极研发一款完全区别于目前市场技术路线的“纸电堆”产品。如果得到技术攻关的支持,相信会大大加快研发节奏,帮助进一步降低核心零部件成本。

  伴随消费电子、新能源汽车、显示面板和工业领域的需求持续增长,深圳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近年来保持快速发展态势,成为我国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品的集散中心、应用中心和设计中心之一。

  据统计,2021年深圳市集成电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100亿元,位居全国前列。深圳还拥有国家级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化基地、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国家示范性微电子学院等重大创新平台,产业生态不断完善,产业集聚已初具规模。

  从去年开始,全球半导体产能出现较大缺口,尤其是成熟制程的芯片的缺口很大。深圳市积极支持中芯深圳扩产现有8英寸生产线英寸芯片生产线,快速填补芯片产能缺口。随着中芯深圳产能的持续扩充,带动了一批芯片设计企业的发展壮大。深圳市实现年销售额过亿元的芯片设计企业数量从2020年的29家增长到2021年的50家,切实推动半导体与集成电路集群重点突破和整体提升。

  6月6日发布的《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的意见》在发展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集群方面,提出加快完善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封测等产业链,开展EDA工具软件、半导体材料、高端芯片和专用芯片设计技术攻关,推进12英寸芯片生产线、第三代半导体等重点项目建设,支持福田、南山、宝安、龙岗、龙华、坪山等区建设集聚区,打造全国集成电路产业集聚地、人才汇聚地、创新策源地。

  深圳市发改委、深圳市科创委、深圳市工信局、深圳市国资委同日发布的《深圳市培育发展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2-2025年)》提出,到2025年,建成具有影响力的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集群,产业规模大幅增长,制造、封测等关键环节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产业链联动协同进一步加强,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在重点产品和技术上形成突出的比较优势,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形成一批骨干企业和创新平台,规划建设4个以上专业集成电路产业园。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营收突破2500亿元,形成3家以上营收超过100亿元和一批营收超过10亿元的设计企业,引进和培育3家营收超20亿元的制造企业。

  其中,在实施高端芯片突破工程方面,重点突破CPU、GPU、DSP、FPGA等高端通用芯片的设计,布局人工智能芯片、边缘计算芯片等专用芯片的开发。以5G通信产业为牵引,全面突破射频前端芯片、基带芯片、光电子芯片等核心芯片。聚焦智能“终端”等泛物联网应用,推动超低功耗专用芯片、NB-IoT芯片的快速产业化。围绕智能汽车等新兴业态,积极培育激光雷达等上游芯片供应链。

  第三代半导体被视为后摩尔时代实现芯片性能突破的核心技术之一。2016年在深圳创立的基本半导体有限公司是我国第三代半导体行业的创新代表企业,目前,基本半导体正在加速碳化硅功率器件设计、制造、封测等关键环节的产业链布局,致力打造成为国内第三代半导体领域的IDM(垂直整合制造)企业。

  6月6日,深圳基本半导体有限公司董事长汪之涵接受采访时表示,深圳出台政策加快发展包括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集群在内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未来产业,将充分发挥深圳的集成电路设计、应用领域优势,是深圳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汪之涵认为,打造先进制造业集群,有利于深圳深度融入国际产业链,向全球中高端价值链跃升。依托先进制造业集群的巨大行业影响力和先进技术创新网络体系,可吸引人才、技术、资本等更多高端要素聚集,促进深圳在全球产业价值链地位的提升,加快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和产业创新高地。

  另一方面,打造先进制造业集群更有益于产业链的结构性整合,促进国内产业加速升级。基于先进制造业集群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优势,将有利于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推动经济主体合作共赢,保障供应链有序稳定,推动产业链健康发展,并向其他区域不断延伸产业链条,逐步形成国内产业大循环的格局,促进全国先进制造业转型升级。

  据了解,基本半导体所属青铜剑科技集团正在坪山加紧建设第三代半导体产业基地,预计2023年初建成投产。该基地规划建设碳化硅功率器件研发中心、车规级碳化硅功率器件封装线等,将最终形成国内领先的具备全产业链研发和生产制造能力的第三代半导体产业基地。

  昨日正式发布的《深圳市培育发展工业母机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2-2025年)》(简称《行动计划》)提出,到2025年,工业产业规模保持较快增长,重点细分领域产值规模不断增加,重点企业产值不断迈上新台阶,工业母机产业增加值达到350亿元。

  深圳拥有良好的工业母机产业基础,2021年产业增加值达到217亿元,用于3C制造领域的数控机床国内市场占有率较高,锂电池专用设备技术水平达到国内领先,部分领域初步形成集上游核心零部件、中游设备本体和下游应用较为完备的产业链。

  工业母机产业正迎来发展良机。根据《行动计划》提出的目标,深圳工业母机产业规模将不断壮大,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产业数字化显著提升,产业生态逐步完善。到2025年,中高档核心功能部件自主供给能力显著提高,新增1家省级或以上制造业创新中心、10家以上制造业“单项冠军”、专精特新“小巨人”等企业;组织推广一批数字化应用示范工程,基本建成工业母机知识库和工艺库,基本建成以应用为核心的知识生态;建设若干检测认证、标准制定等公共服务平台,工业母机配套支撑体系进一步健全,形成生态完善、链条完整、特色鲜明的发展格局。

  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深圳将全面推动工业母机数字化发展、推进工业母机高端化提升、加快培育数字化发展新业态、着力构建公共服务支撑体系,同时推进装备数字化发展、核心技术攻关、高端产品突破、融通应用深化、新型业态培育、关键标准推广、重大平台支撑动能等重点工程。

  深圳此次发布的最新政策文件特别提出,工业母机产业集群聚焦数控机床、锂电池制造装备、半导体制造装备、显示面板制造装备等重点领域,突破主轴、丝杠导轨等关键零部件制造技术,加强装备数字化技术攻关,建设新型显示技术智能装备总部基地、集成电路检测装备研发及生产基地等重点项目,支持宝安、龙华等区建设集聚区,增强工业母机对先进制造业的基础支撑能力。

  比如,充分发挥宝安区重点企业和产业链集聚优势,打造工业母机产业核心承载区,支持产业链核心企业联合相关行业组织,建设工业母机领域制造业创新中心,支撑深圳工业母机产业数字化转型,形成“龙头引领、平台支撑、企业集聚”的产业生态。依托龙华区在3C电子等领域的制造基础,重点发展高端电子专用设备,推广数字化机床应用示范,培育工业母机数字化新业态,建设电子专用设备与机床数字化应用集聚区。

  该《行动计划》还提出了强化统筹协调、加大政策扶持、加强资金保障、强化人才支撑等具体保障措施。比如,用好用活各类产业支持政策,从财政奖补、工业用地供给、税收优惠等方面,支持工业母机企业发展和重大项目建设;完善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推广应用扶持政策,推动产品高端化发展。同时,鼓励政策性基金和社会各类投资基金共同参与设立高端装备产业基金,加大对工业母机产业项目的投资力度。

  工业母机是指制造机器的机器,是装备制造业的加工母机,小到螺钉,大到飞机,所有工业生产都离不开机床的支持。针对《深圳市培育发展工业母机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2-2025年)》(下称《行动计划》,作为国内高端数控机床制造龙头企业,深圳市创世纪机械有限公司(下称创世纪)有关负责人昨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行动计划》落地后,将有效推动高端机床研发,功能部件升级,数控系统研究等工业母机重要发展领域,极大增强创世纪等相关企业适配到重点研发项目的政策扶持。

  《行动计划》提到,将全面推动工业母机高端化和数字化发展等作为重点任务。对此,创世纪负责人表示,目前创世纪正在建设高端机床公司,已初步组建研发团队,搭建厂房用地,预计2022年底推出一至二款对标海外的高端样机。“创世纪的主轴刀库等关键零部件生产制造已实现90%以上自主供应,目前正积极推进丝杠导轨等零部件的批量化生产。”该负责人在提到创世纪目前正在突破的功能部件时表示。

  “未来,创世纪将继续服务好深圳本土3C行业。《行动计划》发布后,对创世纪在电控电机驱动,结构件的制造需求方面都是极大的政策利好。”该负责人说,深圳新能源行业发展需要如压铸件加工,电控电机驱动部件加工等,将为创世纪工业母机创造新的更大市场。

  伴随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大健康服务需求逐年扩大,国民健康已提升为国家战略。此次,《深圳市培育发展大健康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2-2025年)》(以下简称《计划》)提出,到2025年,大健康产业营收达1200亿元,培育上市企业12家,新增10亿以上企业10个,努力打造产业结构合理、产业链条完善的大健康制造业生态体系,建成辐射粤港澳大湾区的健康服务示范中心。产业总体水平处于全国前列,居民健康水平明显提升,力争成为全国大健康产业发展集聚高地。

  根据《计划》,此次提出的大健康产业包括医疗美容、康复养老、精准医疗、精准营养、现代农产品、化妆品等健康服务业以及为其提供支撑的医疗美容设备、康复养老设备、新型营养保健品、绿色食品、数字化健康设备和产品、高端化妆品等健康制造业。

  发展大健康产业,深圳优势明显。2021年,深圳大健康产业营业收入为676亿元,部分细分领域制造业具有全球竞争力,医疗美容激光设备占据全国15%左右的市场,新一代测序能力与超大规模生物信息计算与分析能力位居世界前列,营养保健、化妆品、康复养老器具等细分产业初步形成集聚效应。

  从产业空间布局来看,《计划》将大健康产业集群布局在前海、罗湖、盐田、大鹏、坪山5个区域。前海定位为大健康核心研发区,依托其优秀的创新资源为大健康产业创新研发提供引领和支撑;罗湖区定位为大健康综合发展生态带,打造以医疗美容、智慧健康服务、精准医疗、化妆品等为主的高质高端大健康产业集聚区;盐田区定位为精准体系发展先导区,依托研究机构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加快突破重大疾病防控和精准诊断技术,打造生命健康创新技术服务中心,建设深圳国际健康谷;大鹏新区定位为旅游康养、现代农产品示范区、食品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中心,加快引进国际和国内高品质的康复、护理等医疗机构,依托科研院所开展生物育种、智慧农业等工作,建设深圳国际生物谷(食品谷);坪山区定位为美丽康复产业引领区,建设深圳美丽谷,加强化妆品原料研发、工艺提升、品牌打造以及智能康复辅具设计研发,打造高端化妆品产业集聚区以及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园区。

  此外,《计划》还提出,深圳将依托医疗美容品质提升工程、康复养老示范亮点工程、现代农业基础创新工程、精准营养平台打造工程、现代农产品基础创新工程、精准医疗先行发展工程、化妆品品牌升级工程等六大重点工程,打造成全国大健康产业发展集聚高地。

  “‘大健康产业集群行动计划’的出台恰逢其时,可以说是天时地利人和,具有重要意义。”深圳奥萨制药有限公司总经理田敏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深圳发布的《深圳市培育发展大健康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2-2025年)》将大力推动深圳市大健康产业转型升级,在“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大背景下,不仅适应了国家发展战略需要,同时,也在客观上满足深圳需建设一批高水平创新载体,尤其在精准医疗、精准营养等领域实现技术研发和产业化的突破,乃至实现跨越式发展。

  田敏卿表示,在深圳,大健康产业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大部分以中小企业为主,在国内、省内的引领作用不强,尚未形成产业集聚效应。因此,出台这样的“行动计划”非常有必要,也非常有助于促进产业结构优化,逐渐形成集群效应。“深圳可以充分利用双区优势,在‘行动计划’的指引下,造就一批自主创新能力强、具有引领作用的重点企业。”

  奥萨一直以来专注于脑卒中的精准预防工作。“此次出台的行动计划提出,要重点打造精准营养平台打造工程,让我们更具信心,从精准营养的‘零级预防’入手,打通集筛查、预防、治疗、管理和科研的脑卒中精准预防的大健康生态链。”田敏卿说。

  田敏卿认为,大湾区经济发达、人口基数大,大健康产业市场需求旺盛,产业发展空间广阔,大健康产业发展可以通过湾区辐射全国。

  精密仪器设备是现代工业生产的“倍增器”、科学研究的“先行官”。在6月6日发布的《深圳市培育发展精密仪器设备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2-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为该产业的未来发展描画了清晰的路径。

  据悉,经过多年培育,深圳市精密仪器设备产业具有了一定的生产规模和产品竞争力,数字多用表、电子测量仪器、电能表等细分领域集聚了一批重点企业,高速高精点位操作技术、厘米级型谱化移动测量装备等关键技术研究成果获得国家科技奖,建成深圳市大型科学仪器共享平台等一批公共服务平台和创新载体。2021年,深圳精密仪器设备产业增加值为128亿元。而随着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迅猛发展,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对设备和生产过程的精密度和智能化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精密仪器设备作为制造数据获取的基本感知和测量工具,市场发展潜力较大。深圳市产业门类齐全、产业配套完善、企业主体活跃,可为精密仪器设备产业发展提供丰富的应用场景支撑。

  《行动计划》明确提出,未来深圳将在南山区布局精密仪器设备产业的研发设计环节,在光明区、宝安区、龙华区布局研发设计和生产制造环节。目标是:到2025年,深圳市的精密仪器设备产业规模持续增长,产业增加值达到200亿元,其中工业自动化测控仪器增加值达到百亿级规模,信息计测与电测仪器、科学测试分析仪器及各类专用检测与测量仪器实现快速增长;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培育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影响力的高端精密仪器设备产品,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对外依存度显著降低,建设制造业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各类创新载体10家以上;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健全精密仪器设备检测、认证和计量服务体系,建成一批公共服务平台,形成体系完整、优势明显的产业生态。培育3-5家细分领域骨干企业,新增10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专精特新“小巨人”“独角兽”企业;质量品牌显著提升。电工仪器仪表、供应用仪器仪表、导航系统仪器等领域实现国际领先,示波器、频谱分析仪等中高端产品市场占有率显著提高,主导或参与制定一批国际、国家标准,企业品牌国际影响力大幅提升。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行动计划围绕重点突破关键短板环节、全面优化产业结构体系、打造高端品牌和质量样板、全面提升市场竞争力四个方面,给出了详尽的部署和行动路径。未来。深圳将通过核心关键环节创新突破工程、产业支撑服务能力强化工程、标准和知识产权体系建设工程、质量提升与品牌培育工程、自主产品规模化应用工程、企业国际竞争力成长工程等重点工程来全面提升产业竞争力,形成具有影响力、竞争力和前瞻性的产业集群。

  6月6日,《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的意见》发布,其中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重点中,特别提到了“精密仪器设备产业集群”。对此,中图仪器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鹏十分振奋。他表示,这对于企业来说无疑是巨大的利好。企业从孤军奋战到集群发展,有利于构建健康的产业生态,也更有利于企业行稳致远。

  张鹏表示,测量数据是人类生产活动中最重要的信息源之一。近年来,随着国内产业升级,需求旺盛,部分高端产业需求迫切。相对领先的美国、日本、德国等,中国的精密仪器设备产业较为分散、技术落后,多个关键技术还与国外存在较大差距。在这个背景下,深圳大力发展精密仪器设备产业集群,具有深远意义,“这将有利于实现核心技术的突破,弥补关键零部件的短板,从而对标国际先进水平,支撑整个制造业的升级。”张鹏说。

  据悉,精密仪器技术是集光学、电子、传感器、图像、制造及计算机技术为一体的综合性交叉学科,涉及广泛的学科领域,它的发展需要众多相关学科的支撑。正因为这个特点,张鹏认为,深圳发力建设精密仪器设备产业集群具有一定的优势。深圳在复杂交叉学科仪器设计中具有人才优势,而且具有贴近客户、方便推广的客户资源优势。精密仪器产业门槛较高,在国内普遍发展缓慢,深圳率先明确发展这个产业集群,有利于形成先发优势,与深圳敢闯敢试、勇立潮头的城市精神十分契合。

  智能传感器作为信息系统与外界环境交互的重要手段和感知信息的主要来源,是未来信息技术产业发展能级的关键核心和先导基础。

  昨日发布的《深圳市培育发展智能传感器产业集群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计划》)指出,深圳聚焦智能传感器设计、制造、封测、装备材料等环节,加快新型传感器材料、CMOS-MEMS集成技术、先进封装工艺等核心技术攻关,建设MEMS中试线、MEMS传感器产业基地,丰富智能传感器在消费电子、汽车电子、智慧城市等领域应用场景,支持南山、龙华、光明等区建设集聚区,打造全要素完备的智能传感器产业集群。

  智能传感器是具有信息采集、信息处理、信息交换、信息存储功能的多元件集成电路,是集成传感芯片、通信芯片、微处理器、驱动程序、软件算法等于一体的系统级产品,是手机、电脑、智能穿戴、无人机、机器人等各类智能产品必备的核心零部件。2021年,深圳市智能传感器产业增加值超过40亿元,在MEMS麦克风领域有技术积累深厚的行业龙头企业,在激光雷达、红外热电堆等细分领域拥有具备较强研发实力和行业影响力的“小而精”科技创新型企业。

  《计划》指出,深圳智能传感器产业规模将持续扩大、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制造能力显著提升、生态体系基本完善。为达到该目的,深圳将推动产业园区建设、打造全产业链核心技术能力、保障公共服务能力、加强产业引培力度、提升产业生态合作水平。

  记者了解到,深圳在智能硬件、消费电子、汽车电子、物联网、仪器仪表、工业自动化、生物医疗、航空航天等领域拥有广阔的智能传感器应用市场,特别是随着数字孪生城市和鹏城自进化智能体的深入建设,智能传感器产业迎来广阔发展前景。

  在短短8年时间里,速腾聚创从几个人的创业团队,发展成近千人的企业,全球布局专利700余项,是迄今为止全球唯一实现智能固态激光雷达前装车规量产交付的科技企业,占有率排名全国第一、世界第二。

  速腾聚创合伙人魏根平说:“速腾聚创自成立以来,持续获得深圳市委市政府的关注和支持,各级部门帮助企业高效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难题,为企业实现激光雷达的规模化量产提供了有力保障,我们深切体会到政府及相关政策对企业高速发展的大力支持。”

  他表示,本次系列政策的出台,引导企业技术创新跃迁、促进产业生态集群壮大。在深圳市坚定创新战略、新兴产业集群效应、创新创业生态化建设的环境支撑下,速腾聚创与其他高新科技企业将实现健康快速的发展。

  “接下来,速腾聚创将加快车规级固态激光雷达自动化产线扩建,提高量产产能,推动固态激光雷达在智能汽车行业的大规模普及,守护智能驾驶安全。”魏根平表示。

上一篇:蔡恩泽:“中国制造”的新定义 下一篇:工业设计提升“沈阳制造”核心竞争力
bob直播app下载ios